2025-03-12 21:01:37
pSznSpZiGTMhDbJz
10月28日,吉林省委、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这是全国完成的第一个省级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也是推动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性文件。接下来,我们不妨通过四个问题来解读一下《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编制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绿水青山、冰天雪地都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2020年7月视察吉林时再次强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要推动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加快发展”。
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冰雪产业是一个大产业,也是一个朝阳产业”。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特别是吉林省指明了一条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
吉林省具有发展冰雪产业的独特优势。吉林省位于世界冰雪黄金纬度带,世界三大粉雪基地,降雪期长、雪量丰沛,尤其是大长白山地区山岭绵延、湖泽密布、粉雪静风,具备国际级雪场深度开发潜力。
目前,吉林省已经建成46个滑雪场,雪道总数347条,雪道总长度298公里,雪道总面积1032公顷(居全国之第一位)。其中,“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万达长白山”三个大型滑雪度假区,接待床位数量、缆车数量、雪道总面积和每年雪季滑雪人次,均位列全国前三。
吉林省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冰雪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推动了全国滑雪产业从单一滑雪到休闲度假的升级发展,冰雪产业特别是冰雪旅游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前列,形成了“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市场认可度。
北京冬奥会将推动吉林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可以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不能办过之后就成了‘寂静的山林’”。后冬奥时代,中国将进入冰雪产业黄金发展时期,冰雪经济将会爆发式增长。在这个时期编制规划,正是抓住了北京冬奥会前的窗口期,抓住了全球冰雪产业重心进一步东移的趋势,更是瞄准了后冬奥时代冰雪经济飞跃式发展黄金机遇期,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推动冰雪经济在更大范围合作,形成“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广阔市场空间。
第二个问题:吉林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是什么?
《规划》共6章29节,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入阐明未来一段时期吉林省冰雪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明确构建“一心、三廊、两区、三组团、两环线、多点支撑”冰雪产业空间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冰雪产业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及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中的作用,创新构建综合保障体系,探索将“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
《规划》明确提出吉林冰雪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是: 中国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通过构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模式,推进气候资源统筹开发,助力东北振兴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一带一路”开放合作,承担引领后冬奥时代中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重任,走出一条在国内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寒地冰雪经济成功发展之路。
根据吉林省“十四五规划”,吉林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发展新动能、新引擎。为此,吉林省提出用5到10年时间,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万亿级规模,其中发展冰雪产业是重要一环、关键一环。为此,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初步建立,产业总规模达到2500亿,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冰雪旅游胜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重要承载区; 到2035年,冰雪产业消费链供应链转型升级,向价值链的中高端靠拢,国际产业合作深化,成为寒地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第三个问题:吉林省如何构筑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
《规划》提出要构建更加有机、协调的“4+X”产业体系,具体是以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为核心,以冰雪科技、冰雪人才、冰雪商贸、冰雪金融、冰雪交通等为支撑。
其中4个核心产业的关系是:以冰雪旅游为“总牵引”,以冰雪运动为“重要推动力”,以冰雪文化“铸魂”,以冰雪装备“强体”。
在冰雪旅游方面,吉林省“西冰东雪”产业格局已经形成,长吉都市冰雪运动和休闲度假产业集聚区、大长白山冰雪生态度假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以查干湖等为核心的冰经济效益逐渐显现。我们将打造国际冰雪旅游消费中心,坚持高质量、集约化发展,推动全省滑雪场“控量提质”,加快新建或提升一批滑雪度假综合体、冰雪小镇,培育若干世界一流的滑雪度假综合体和四季旅游目的地,提升中小型滑雪场发展水平,培育1—2家接待量超100万人次、5家超50万人次、10家超20万人次的滑雪场,发展更多冬季综合性康养项目、冰主题文旅项目、冰雪乡村旅游点等。到2025年,冬季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2亿,冰雪文化旅游总收入达到2200亿元天博tb综合体育。
在冰雪运动方面,吉林省拥有冰雪运动国家级特色学校302所、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5所,每年浇冰场400块以上,近800万人次参与近300项系列冰雪活动,培养了周洋、李坚柔、武大靖等一批奥运冠军。我们将引进更多国际冰雪赛事,打造本土冰雪赛事品牌,促进冰雪运动专业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提高冰雪赛事场地场馆建设水平,发展多样化群众体育活动、冰雪专项户外活动,推进“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动冰雪运动从事业型向产业型转型。到2025年,全省冰雪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240亿,滑雪场数量达到100座。打造一批国际国内冰雪赛事品牌和专业队伍。到2035年,全省实现全民参与冰雪运动。冰雪竞技运动水平全国领先,成为世界级冰雪运动高地。
在冰雪文化方面,吉林不仅有长白山和查干湖,不仅有松花江和鸭绿江、图们江等,还有冰雪的“诗和远方”。未来,我们将推进冰雪丝路文化核心区建设,挖掘冰雪文化价值,打造系列冰雪文化主题IP,讲好吉林省冰雪故事。
在冰雪装备方面,今年9月10日,中国一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向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交付国产雪车。它的交付,实现了国产雪车“零”的突破,宣告我国雪车装备长期以来由国外品牌垄断的历史从此结束。我们将加快推动重型冰雪装备、轻型冰雪器材与智能型装备协同发展,不断促进冰雪装备本土化,积极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核心技术,打造东北亚冰雪装备制造业高地。重点是三个“突破”:一是在创新能力上突破;二是在引进高端装备及个人器材上突破;三是在平台承载能力上突破。重点支持长春、吉林、辽源等3个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资源集聚,提升产业协同能力。
第四个问题:吉林省发展冰雪产业如何实现区内外联动?
《规划》提出:深化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建设中国寒地冰雪经济协同发展区。目前,吉林省正会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编制《东北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考虑要实现东北区域中跨省区冰雪旅游合作,共同打造东北冰雪旅游精品线路,共同承办申办重大国际性冰雪赛事,培育东北原创冰雪赛事品牌。还将共同开展东北冰雪文化挖掘和提升工程,夯实中国冰雪文化自信的底蕴和根基。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目前,我们正在全力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万”工程,打造特色民宿集群、“非遗”村落、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精品点和精品线路,我们将积极推进“冰雪+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融合发展,创建国家级冰雪特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及助力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林省政府与北京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天津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将冰雪合作作为重要内容。下一步,我们将构建“京张吉”冰雪圈,打造产业联盟,依托“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京张吉”体育文化旅游圈。
建设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打造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实施长吉图战略,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全面深化国际冰雪合作,推进冰雪丝路建设,把吉林建设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交汇点。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