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2 05:01:21
pSznSpZiGTMhDbJz
有着“雾凇之都”美誉的吉林市是我国十大冰雪旅游城市之一,其率先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冰雪高地,创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冰雪摄影品牌形象。吉林市独特的冰雪风光,令人十分赞叹和向往,是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冰雪摄影圣地。
为向世界展示吉林这座富有活力的国际化冰雪城市,打造冰雪文化及推动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助力2022冬奥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与吉林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摄影盛会——中国·吉林市国际冰雪摄影大展,吸引了全国摄影人参与,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第二届中国·吉林市国际冰雪摄影大展天博TB SPORTS
入展作品选登
■ 评委推荐
高铁踏浪唱浩歌 刘慎库 摄
这是在长白山脉大雪封山时拍摄下的高铁动车组列车迅驰穿行的画面。作者采用竖幅构图,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呈“V”形对峙的两山,愈加凸显了现场环境之险峻及动车组的英姿。长焦镜头压缩了画面元素的空间距离,使铁路两旁的电线立杆犹如在风雪中列队的卫兵,正在等待一场庄严的检阅。在神秘而雄壮的画面氛围中,中国高铁“和谐号”列车卷起层层雪浪,翻山越岭恰似腾云驾雾,带着无尽的生命力与坚毅果敢迎面而来天博TB·体育登录入口。视觉集中,冲击力强,较好地展现了中国高铁冲破风雪严寒一路高歌的英雄气概。——孙宝华(吉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
雪山下的秋天 王桂英 摄
踏雪傲游 刘雁 摄
梦幻天鹅湖 郭志勇 摄
雪中情 姜明灯 摄
四海为家 许晓梅 摄
穿越长白山 许凭 摄
长城风云 揣连海 摄
城市美容师 潘桂霞 摄
回娘家 程周平 摄
天凝云瀑 徐志成 摄
我在雪山等你来 吴社军 摄
冬泳 冯健男 摄
牧归 侯云峰 摄
冰洞望天 吴文刚 摄
■ 闲话大展
点面结合,谋篇布局
和文学一样,摄影也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言方式来展示拍摄者的意图、拍摄的主题及画面的变化。摄影语言的恰当运用能让照片富于视觉节奏和叙事效果,有助于作品从各类摄影评选中脱颖而出。比如我们在课堂上都曾学到的点面结合,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手法,多指在描写某一事物中同时进行一般性和特殊性的描写,也就是详写和略写相结合。
在摄影上,点面结合的方法也同样适用,简单说来就是注意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以“点”显“面”,以“面”衬“点”,展示现实生活本来面貌的同时,给人以审美感受,同时烘托、展示主题和主体的特征,使之更加鲜明突出。摄影人面对日常的多种主题,都可以将这种方式应用到拍摄中。
表现风土人情时,不少摄影人喜欢用镜头表现广阔的风景,突出大好江山的恢宏气势。尤其当下无人机普及、接片技术完善,想要捕获这样的大场景其实并不难。但这种情况下更要注意点面结合,即便有了宽广环境做“面”,也要有能聚焦视线的“点”。这个能起到点睛作用的主体可以是静态的,如整体环境中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建筑,也可以是动态的,如人物的活动、行驶的车辆船只等。因为此类取景往往幅面大,所以不一定只安排一个亮点,摄影人也可以细化构图,在画面中组织多处散点。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元素运用得当,会引导观者目光在其中游走,仿佛中国传统的卷轴画,画面更显均衡,主体细节也可以更全面地展现,自然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不管是自然环境中的景,还是社会环境中的人,值得拍摄的对象有很多。摄影人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选择能为主题服务的对象来表现主题,将中心人物作为“点”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上,把其他起补充、陪衬、铺垫、烘托作用以及连接过渡的背景元素作为“面”来布局。尤其当面对人物众多的场景时,首先要确定更具典型性的重点表现对象,或是动态表现突出,或是形象有吸引力,并运用恰当的手法突出表现。场面概括与细节描绘有机结合,画面会显得层次丰富、有条理性。
此外,在拍摄编辑专题时,点面结合的意识同样重要。对主题的反映注意多侧面、多角度,既要有“面”的整体交代,又要有“点”的细节刻画,这样整组照片阅读起来自然就有变化、有看头。
“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在拍摄中对其灵活把控,就可以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现主题意图。(文/吴森)